【記者鄭如意專訪】 走進位於台北市士林國小一隅的蝴蝶園,成排的長穗草(勘誤:應為「馬利筋」)被樺斑蝶幼蟲吃個精光。雖然已過了蝴蝶滿園飛舞的全盛時期,樹枝上仍有不少綠色橢圓狀的蛹及紅黑相間的毛毛蟲,等著在適當時機羽化為彩蝶,在校園中翩然起舞。
為了讓孩童能在校園內觀賞都市中日益罕見的蝴蝶,現年七十七歲的士林國小校友陳抱錀今年八月與學校合作,選了校內一處空地搭起蝴蝶園,除了南下找蝴蝶運至學校放養繁殖,還特地在園內種植引蝶植物,樺斑蝶喜愛的長穗草、鳳蝶喜歡的金桔樹、還有珠光鳳蝶最愛的馬兜鈴,都各在蝴蝶園挑起「引蝶」的任務。
蝴蝶園從來不上鎖,任學生自由進出,陳抱鑰也不怕「門禁」不森嚴會使蝴蝶趁機溜走。為了讓偷渡出境的蝴蝶在校園內不致餓死,校方不但在蝴蝶園外闢苗圃種植長穗草等植物,蝴蝶園附近步道亦種滿長穗草、馬兜鈴,不時可見彩蝶穿梭開滿紫花的長穗草叢間。讓士林國小成為蝴蝶的家,正是陳抱錀的希望。 喜愛蝴蝶的陳抱錀,十幾年前捐出他和父親陳湘耀數十年蒐集的蝴蝶標本,在士林國小成立一個蝴蝶館,並做義工導覽介紹。三百多個標本箱、二千多種蝴蝶的規模,使士林國小蝴蝶館頗具知名度,常有其他國小、幼稚園學生前來參觀,也是士林國小另一間獨具特色的自然教室,陳抱錀每次解說後,也會拿出自己製作的昆蟲標本送給小朋友。 受到父親影響,陳抱錀從小便四處蒐集蝴蝶標本,成長後經商出國,也不忘買各國的蝴蝶
標本送給父親當禮物,這使陳抱錀有不少目前罕見的收藏,而在他回饋學校的想法下,這些幾已絕跡的標本多放置學校,以豐富蝴蝶館藏。幸運的小學弟、學妹們,可在蝴蝶館看到台灣特產的寬尾鳳蝶、收藏不易的陰陽蝶及少見的芝蘭紋白蝶。
蝴蝶館剛捐贈成立時,陳抱錀是在工作之餘分身擔任解說員,並利用空檔到野外觀察蝴蝶
,退休後他變成全職義工。年輕時的陳抱錀曾為挽救蘭嶼特有的珠光鳳蝶,長達七年每周到蘭嶼兩次,將在台灣培養長大的馬兜鈴移到蘭嶼上,作為珠光鳳蝶幼蟲食物。現在,他沒事時仍不忘外出與蝴蝶約會,內雙溪、烏來都是他北部尋蝶的重點區域,最近還協助新竹尖石鄉的小朋友成立蝴蝶標本館。 雖是業餘出身,愛蝶的陳抱錀打響名號後收到不少同好捐贈標本。如成立成功高中蝴蝶館的陳維壽與日僑學校老師,都送他一系列各國蝴蝶標本,這些都陳列在士林國小蝴蝶館。陳抱錀說,他花了數十年研究寫成的蛾類介紹,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送給母校。
小記者專欄 我覺得陳爺爺真的好偉大喔!因為自己的興趣而造福整個士林國小,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:那可是陳爺爺和他的爸爸一生中所付出的心血呀!他竟然毫不猶豫的把它捐給士林國小。這種情操真是令人感動。這樣子士林國小的每一位學生都能看到珍貴的昆蟲,而不必要到很遠的地方去看稀有的昆蟲,只要進入士林國小的昆蟲館,就等於進入了昆蟲的寶地。真是謝謝陳抱錀爺爺對我們學校的付出,讓士林國小的學生能夠大飽眼福。
|